tanscp

一只打呼噜的🐱

我尝试空腹有氧一个月后

· 发表评论

计划起始于6月初端午假期结束后,假期带着闺女逛了一趟长隆的野生动物园。果然小朋友们对动物是没有抵抗力的,认识了好多新的动物。闺女最喜欢的是长颈鹿,所以我们买了树叶进到园区里去喂它们(吐槽一下,一根树叶38,这钱挺好赚的),长颈鹿们不用5秒就一顿炫完了。还没来得及多拍几张亲密合照,就结束了,这还挺考验手机相机启动速度的。路过大猩猩园区,闺女冷不丁的一句:我长大后,也要进去表演爬树。可把我们给乐坏了,真希望她能一直这样天真无邪。
出去游玩免不了走走拍拍,留作纪念。其中有一张照片,中年油腻老男人的大腹翩翩体现的淋漓尽致。原...

阅读全文...

ISSUE 026 | 数独事件

· 发表评论

1、
the sudoku affair.在软件开发中,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至关重要,而整体设计方法以其能够提供清晰框架和高效解决方案的优势脱颖而出。以Peter Norvig的数独求解器为例,他通过深入分析数独问题的本质,将其视为一个约束满足问题,并设计出一个简洁高效的框架,利用约束传播和递归搜索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让代码运行高效,还使得后续的扩展和维护变得轻松。相比之下,Ron Jeffries采用的增量设计方法,由于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入理解,最终在复杂的数独问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整体设计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开发者从一开始就抓住问题的核心,避免陷入局部优化的陷阱,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这种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算法问题,同样适用于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够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这种思维方式在人生的道路上同样适用。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复杂的生活问题,也需要先停下来,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盲目地去尝试各种解决方案。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问题的核心,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也提醒我们在人生中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就像开发一个大型软件系统一样,人生也需要一个清晰的蓝图。我们需要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避免被短期的利益所迷惑,而是要专注于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

阅读全文...

简单几步,Mac本地部署deepseek

· 发表评论

这里需要用到2个工具:

  • Ollama
  • Open-WebUI

安装Ollama

Ollama是一个用于本地管理和运行大模型的工具,在官网中下载对应的操作系统版本。安装ollama
我安装的是mac版本的,mac配置为:M3芯片,内存16G,磁盘空间512G,macOS Sequoia 15.3。
安装成功后返回官网中找到Models,选择要安装的大模型版本
ollama选择模型-1

阅读全文...

ISSUE 025|你喜欢哪个版本的自己?

· 发表评论

1、
who are you when nobody is watching?.里面有句话:Are you still yourself, or do you become unrecognizable? 在独处的时候,你还是你自己,还是变得面目全非?哪个自己才是真的自己,对于自己而言你又喜欢哪个版本的自己?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诚实地回答也需要花很多心思
无人时,人们会展现出不同的一面,会释放被压抑的情绪,也可能表现出自私或善良。作者强调,我们是自己隐藏的秘密、未表达的爱和未被注意的善意。怎么理解呢?人本身是一个丰富、复杂且深邃的存在。真正的自我不仅仅是外在展现的行为和话语,而是那些隐藏的秘密、未表达的情感和未被注意的善意共同构成的。当我们独处时,没有外界的目光或评价,人们可以更自由地释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也是一种内心秩序的整理。
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我希望自己永远能展现内心善良的一面。我知道自己有不好的地方,并非总是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充满了缺点,但我希望,正是这种认识和承认能够引导我去做正确的事。“

阅读全文...

ISSUE 024|认知失调

· 发表评论

1、
最近听了故事FM《指望不上丈夫娘家,我中年创业,却成了老赖》,去理解屈小姐努力在抛开“为人母”这一身份之外的领域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这不仅是一种对自我认同的渴望,更是一种在生活无情冲击下仍然不放弃的坚韧与执着。虽然她站在一位成功男士的身旁,但这一切背后隐藏着对自我的牺牲。最终,她以“工作关系”来诠释这段婚姻,这种自我说服的方式,需要积攒多大的勇气,恐怕也只有屈小姐自己最清楚。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认知失调。说的是当个体经历痛苦或不公时,他们可能会感受到强烈的不适。为了减少这种不适,受害者可能会通过自我责备来合理化,去调整自己的认知,去接受痛苦的原因认为自己的遭遇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命运、错误的选择或自身的缺陷。屈小姐的这种“工作关系”,是一种自我合理化的妥协。在很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故事里,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里的受害方可能会将这种不公平合理化,这是自我的否定。我们常说的“受害方有罪论”关注的是外部因素,通过指责他人或受害方来解释事件,但在某些情况下,受害方可能会内化“受害者有罪论”,认为自己应为所遭受的不幸负责,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引发认知失调。

阅读全文...